首页 > 食品溯源

食文化

从饮食文化看时代变迁

来源:    发表时间:2014-11-17 01:52:00

  月饼要吃出文化的味道(组图)香港善元堂,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品牌浅议中国食疗文化 曾听人说过,透过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就能衡量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。起初我不以为然,但通过二十年来威海的沧桑巨变,我真切地感到了经济发展给威海人带来的饮食文化的变迁。 我是上个世纪70年代出生的,家在文登农村,生活条件自不必说,打小就没吃过饱饭。
  小时候,我家旁边就是学校,就连课间十分钟我也要回家拿几片熟地瓜干嚼嚼,否则就会感到饥肠如鼓。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过节,可以吃上一顿饱饭。 1992年我到威海看同学,当时,大家刚毕业不久,但同学们都想尽好地主之谊,几个人轮流请客。
  当时,威海虽然是个旅游城市,但没有几家象样的大酒店,印象最深的就是威海卫大厦,可掂掂兜里的几个小钱,只有在大门口向里瞅瞅的份儿。在高区建筑设计院工作的同学请我们先在他那儿“撮”一下。当时的高区不仅酒店少,人也少,没有几座象样的建筑,十分荒凉。
  我们到的一家饭馆是几间草厦子改造成的,店里的客人很少,我们七八个人一下成了饭店的大生意。老板娘高兴地忙前忙后,生怕怠慢了我们。记得当时吃的最好的菜就是红烧大肠和拌猪头肉。
  再后来,在商业系统工作的一位同学决定在白天鹅酒店请一顿,据说是三十元的标准。当时每个人都感到这顿饭档次很高,可谁也没吃饱。后来听说这顿饭的花销害得这位老兄两个月没吃上肉。唉,当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:能吃顿饱饭就好了。
  谈到吃饭,那时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吃香的喝辣的。一位朋友解释说,吃香的就是吃肉,因为肉香;喝辣的就是喝酒,因为酒辣。后来,我的工资涨了不少,就隔三差五到市场上割半斤猪头肉,解解馋。有时在半路上口水就流出来,等回到宿舍只剩下手里装肉的塑料袋了。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,家家生活都得到了改善。过年过节回到家里,一向省吃俭用的父亲也会奢侈一把,买个猪头和一副猪下货提回家,亲自料理拾掇。
  母亲做菜也一改往日的缺盐少油(油食品),让我们吃上肥美可口、有滋有味的节日大餐。不知不觉中,我那原本骨瘦如柴的身板,也告别了纵向驰骋,迈入了横向发展。更让我恐惧的是,单位组织查体,我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高血压(血压食品)、高血脂,每次体检医生都建议要合理膳食。
  1999年,我从县城调到威海市区工作,感到城里变化太大了,高楼林立,街道宽敞明亮,到处流光溢彩,让人眼花缭乱,威海餐饮业的飞速发展更是折射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。在威海工作的同学们又少不了轮番为我接风。
  事业有成的同学们除了感情依旧之外,已找不到当年穷学生一丝一毫的影子,他们不少人开上了私家轿车,个个风度翩翩,请客也敢迈进星级酒店的大门了,而且过去上不了桌的地瓜、玉米、土豆、高粱等粗粮(粗粮食品)经过厨师的精心烤制,成了美味佳肴。如今,在威海的大街小巷,三星四星级酒店已不稀奇,各种特色店更像是雨后春笋,不但有美味的中餐,而且还有可口的韩餐、日餐和诱人的西餐,各色美食琳琅满目。
  民以食为天。从饮食看变迁,大鱼大肉式的温饱型餐饮方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,透过这一文化,折射出威海人文、经济、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。从吃不饱到吃饱,又从吃饱到吃好,实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。
  我注意观察到,有了经济实力和文化素养,有了保健(保健食品)养生知识的威海人,每家每户的饭桌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,由注重价格、数量,转入注重营养和质量;从单一、吃精、吃细向多元、粗粮细做、科学搭配上转变。
  绿色食品,科学饮食,合理膳食,吃出健康(健康食品)、吃出美丽(美丽食品)已成了威海人饮食的新时尚。
  入乡随俗,我们家的饮食也发生了变化,五谷(五谷食品)杂粮,鱼肉蛋奶,果蔬搭配,合理膳食,再加上适量运动(运动食品),几年下来身体终于恢复到健康状态,近几年的体检报告显示各项指标均正常。 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出差在外,无论走到哪里,吃什么美味,都难以抵挡家乡饭的诱惑。
  “五一”前夕,我接待了来自黑龙江的三位客人,他们说,走遍了全国,感到山水最美丽、环境最洁净、人文最和谐、饭菜最可口的还是威海,住在这里让人乐不思蜀呀。每顿饭,他们吃得总是津津有味,不停地打听每道菜的做法和工艺。听着他们赞不绝口地称道威海,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。我想,这也是威海的一大魅力所在吧。